税务稽查的11个异常指标-企的宝— 为创业者提供“星”级服务!

欢迎来到企的宝
注册/ 登录 关注二维码

首页> 知识库> 税务稽查的11个异常指标

税务稽查的11个异常指标

来源:未知来源 时间:2018-12-03 14:22:16浏览次数:1712次

许多公司和会计师不愿接受税务官员。当纳税人来访时,90%的人表示公司的税务状况不好。公司和会计师甚至把纳税人的接待工作看作是抢劫。代帐人员说:从另一方面来说,税务稽查对于公司和会计师来说是一种经验。

公司和会计师可以更准确地把握税务风险。

1。增值税专用发票金额异常变动

1。计算公式:指标值=一般纳税人专用票的使用-上个月一般纳税人专用票的使用。

2。问题提示:增值税专用发票数量急剧增加,除正常的业务变动外,还可能出现虚假开立。

三。预警价值:纳税人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超过上月(含)的30%,上月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复印件超过10份。

4。检查重点:检查纳税人的购销合同是否真实,检查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是否与签订的合同一致,以及现场检查库存等。主要检查原材料成品银行等项目。存款,现金,以及应收账款和应收账款的提前。对于临时增量购买特殊发票,我们还应着重审查其合同的履行情况。

二。期末存货差额与实收资本的差额差额

1。计算公式:纳税人期末存货的比例大于实收资本。

2。问题取向:纳税人期末存货大于实收资本,生产经营异常,可能存在存货不真实、售后货物非结转收入等问题。

三。检查的要点是:检查纳税人应付账款、其他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的期末信用余额是否大幅度增加,查找变化的原因并要求纳税。提供相关证明信息,说明其资金来源的合法性;当场检查库存是否与账面一致。

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负的异常变化

1。公式:指标值=税负变化率;税负变化率=当前税负-最后税负)/最后税负*100%;税负=应税金额/应税销售收入*100%

2。问题导向:纳税人的税负发生了太大的变化。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期间,可能存在账外经营、未结转所得已实现纳税义务、所得所得税额不一致、无可扣除的输入税发票或者虚假发票等问题。

三。预警值:+30%

4。检查重点:检查纳税人的销售业务,从原始凭证到会计凭证,销售、应收账款、货币资金、存货等都要与本期其他期间进行比较,并进一步找出异常变化的原因,以核实是否有E是遗漏、隐瞒或虚假的收入记录。检查企业的固定资产扣除是否合理,购买的股票是否用于员工福利、个人消费、外商投资和捐赠等。

四、纳税人期末存货与当期累计收入差额的异常范围

1。公式:指标值=(期末存货-当期累计收入)/当期累计收入。

2。问题导向:纳税人正常生产经营期末存货与当期累计收入相比存在异常。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不真实的库存货物和未实现的收入后,出售货物。

3,警告值:50%

4。检查要点:检查库存商品项目,并用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其他应付账款项目进行分析。如果存货商品的余额大于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的信用余额、应付账款的借方余额和长期停账,则可能存在。减少收入。当场核实纳税人的存货是否真实,与原凭证和会计资料是否一致。

5。所得税大于输入税的控制金额

1。计算公式:指数值=(当前输入税/输入税控制额-1)*100;输入税控制额=(当前最终库存量-当前初始库存量+当前主要业务成本)*当前购买货物税率+当前货运输入税额。

2。问题导向:比较纳税人申报的输入税额与输入税控制额,如果申报的输入税额大于输入税控制额,则可能存在虚假的输入税金额,应核对是否已扣除。购买固定资产;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货物有异常损失的,是否按照规定从输入税中转出,是否存在取得虚假专用发票和其他扣除凭证的问题。

3,警告值:10%

4。检查要点:检查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纳税主体的变化,判断对不符合扣除标准的固定资产是否存在进项税扣除,判断主体的变化是否会导致存货损失。如营业外支出待处理财产的溢出。结合增值税申报表附表2,分析货物和农产品的变化,判断是否存在虚假扣除投入税额的问题。对原材料和其他存货的收发记录进行现场检查,以确定用于非应税物品的存货是否作为输入税转移;检查是否存在将购入的存货用于员工福利、个人领班的问题。免税、无偿赠品等不转移投入税的;检查农产品发票、卖方信息和资金支付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空置问题。

预付款占销售收入的20%以上。

1。公式:评估期预收款余额/评估期销售收入总额。

2。问题提示:预付账款比例过大,可能存在销售收入未及时确认的情况。

3,警告值:20%

4。检查要点:检查重点纳税人的合同是否真实,付款是否真实记录。深入了解企业的行业规则,判断是否有销售收入没有及时确认的情况。

七。纳税人销售变动率与纳税人变动率的异常弹性系数

1。计算公式:指标值=销售量变化率/应税金额变化率;销售量变化率=当前销售量-最后销售量)/最后销售量;应税金额变化率=当前应税金额-最后应税金额)/最后应税金额。

2。问题导向: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实现销售收入而不扣除税或扩大扣除范围和增加投入的问题。通常,它们应同步生长,弹性系数应接近1。如果弹性系数大于1,且两者都为正,则行业的纳税人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使用自己的产品或购买的物品用于集体福利、在建工程等,不包括无投入的收入或税务周转;系数小于1,两者均为负,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当弹性系数小于1时,两者均为正值。当弹性系数为负时,前者为正,后者为负,后者为正,前者为负。

3,警告值:1

4。检查重点:检查企业的主要经营范围,核对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经营方式和征收管理范围,以及是否同时经营不同税率的应税货物;查阅仓储货物收发规定。了解物料的采购、货物的储存、发货数量和存货数量,并申报。比较情况,对企业分类账簿进行审计,重点检查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在建工程等明细账目,并将明细账目与主营业务收入和应纳税款核对。电子资金,检查收入是否为长期经常项目,较少的抵销税和过高的输入税。检查进项税务扣除凭证,检查是否有固定资产、非应税项目和免税项目不符合申报扣除标准。

八。纳税人主营业务收入异常率

1。计算公式:指标值=(收入成本率-全市收入成本率)/全市收入成本率;收入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一般来说,当企业考虑自身利益和扩大生产规模的需要时,主营业务成本将呈现增长趋势,因此成本变化率一般为正。如果主营业务成本的变动率超出预警值的范围,可能会出现销售收入未记录、成本表多、税前扣除范围扩大等问题。预警值:工业企业20%—20%,商业企业10%—10%

2。问题取向:如果主营业务的收入成本比明显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则应判断为异常,并有必要查明纳税人是否有超额成本或虚假成本。

三。预警值:工业企业20%—20%,商业企业10%—10%

4。检查重点:检查原材料价格是否上涨,是否有新设备或影响生产的设备发生重大变化等。检查企业的原材料结转方式是否有变化,成品与产品之间的成本分配是否合理。cts是合理的,建设项目的成本是否会挤入生产成本等。

9。投入税的变动率高于营业税。

1。计算公式:指标值=(投入税变动率-销售税变动率)/销售税变动率;投入税变动率=(当前投入前投入)/最后投入;销售税变动率=(当前销售-最后销售)/最后销售。

2。问题取向:纳税人输入税的变化率高于营业税。纳税人可能有较少的收入或虚假的输入税。他们应该关注纳税人的购买行为。

10。纳税人主营业务收入异常率

1。计算公式:指标值=(主营业务收入支出率-全市平均主营业务收入支出率)/全市平均主营业务收入支出率*100;主营业务收入支出率=当期费用/当期主营业务收入。

2。问题导向:如果主营业务的收支比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则应判断为异常。有必要弄清纳税人是否筹集了更多和分摊了更多的相关费用,以及资本支出是否同时包括在经常支出中。

三。检查的要点是:核对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的初始和最终数目。如果到期末“应付账款”有红字,而“应收账款”有大幅增加,则应判断可能存在少量收入,询问这些科目的详细业务内容,确认销售时间和发票开具时间。企业的CE,并要求相应的证明信息。检查纳税人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的增长情况,确定增长是否合理,是否存在用购进存货支付职工福利、追加交付等问题,检查企业采购渠道。以及绩效方式、是否有不扣除的退税、是否有企业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分析期初和期末的数据,确定基本建设贷款的利息是否挤入当期财务费用,并确定财务费用是否资本化。同时,纳税人需要提供相关证据。

11。纳税人存货周转率与销售收入变动率的异常弹性系数

1。计算公式:指数值=库存周转率/销售收入变化率;库存周转率=当前库存周转率=前一库存周转率-1;销售收入变化率=当前销售收入前一销售收入-1;库存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数库存余额=存货的平均余额=库存提前期数+库存期结束)2

2。问题取向:一般情况下,两者基本同步增长,弹性系数接近1

(1)当弹性系数大于1,且两者差异较大时,两者均为正值,可能存在漏报或隐瞒收入的问题;当两者均为负值时,不存在问题。

(2)当弹性系数小于1时,两者均为正值,不存在问题;当两者均为负值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

(3)当弹性系数为负时,前者为正,后者为负,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当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不存在问题。

相关资讯